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对账单智能核验:RPA 精准识别要素 + 自动归档,效率提升 10 倍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企业面临着海量数据处理的挑战,其中对账单核验作为财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,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健康和运营决策。传统的对账单核验方式依赖人工操作,不仅耗时耗力,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。随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技术的兴起,企业迎来了对账单智能核验的全新解决方案,达观数据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凭借其精准识别要素和自动归档的强大功能,为企业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升。

达观RPA

1 传统对账单核验方式的痛点

在过去,财务人员在处理对账单核验工作时,需要面对诸多繁琐的任务,具体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:

1.1 数据收集环节:渠道分散、格式混乱

财务人员需从多渠道收集各类对账单,包括银行对账单、供应商对账单、客户对账单等,且不同来源的对账单格式、数据结构差异极大,增加处理难度。

• 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:该企业每月需处理上百家供应商、数千个客户的对账单,人工收集需耗费数天时间;过程中常出现对账单缺失、格式不规范的情况,需额外投入沟通成本协调补充。

1.2 数据核验环节:人工疲劳、错误率高

收集完成后,财务人员需逐行比对对账单中的关键信息(交易金额、交易日期、交易对象等),工作枯燥且易受疲劳、情绪影响,导致漏核或错核。

• 据行业统计:人工比对对账单的错误率通常在 5% – 10%,即每处理 100 笔交易可能出现 5 – 10 笔错误;错误不仅需要返工核对,还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,影响管理层决策。

1.3 结果归档环节:存储不便、检索困难

数据比对完成后,传统归档方式存在明显缺陷:纸质对账单易丢失、损坏;电子对账单仅按简单文件夹结构存储,检索效率极低。

• 典型问题:查询多年前的历史对账单时,需人工翻阅文件柜或逐层查找电子文件夹,往往耗费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。

2 达观数据 RPA 解决方案概述

达观数据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围绕 “采集 – 核验 – 归档” 全流程,为传统对账单核验痛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,核心是通过模拟人类操作、遵循预设规则,实现任务自动化执行。

2.1 数据采集:多系统对接,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全覆盖

达观 RPA 可与企业各类业务系统无缝对接,自动获取对账单数据,无需人工干预:

• 对接系统类型:包括 ERP 系统、财务管理系统、银行网银系统等;

• 数据处理能力:

a. 结构化数据:直接读取电子对账单表格中的信息(如 Excel 格式对账单);

b. 非结构化数据:结合光学字符识别(OCR)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,将纸质对账单扫描件、图片格式对账单中的文字转化为可编辑数据,并精准提取金额、日期、摘要等关键要素。

2.2 数据核验:规则引擎驱动,异常自动标记

达观 RPA 内置强大的规则引擎,支持企业按需配置核验逻辑,确保核验精准性:

• 规则配置范围:可设置金额一致性校验(如对账单金额与订单金额匹配)、日期合理性校验(如交易日期不晚于对账单生成日期)、交易对象匹配校验(如供应商名称与系统备案信息一致)等;

• 异常处理机制:一旦发现数据异常(金额不符、日期冲突、对象不一致等),系统立即自动标记,并生成包含异常详情的报告,实时通知财务人员复核。

屏幕截图(309)

2.3 自动归档:智能分类存储,检索高效便捷

完成核验后,达观 RPA 按预设规则自动完成归档,解决传统归档的弊端:

• 归档操作:将核验通过的对账单数据、核验报告自动分类存储至指定电子文件夹或文档管理系统;

• 检索优化:为每份对账单生成唯一索引编号,并建立元数据信息(来源、生成时间、核验结果、关联业务编号等);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(如索引编号、交易日期、交易对象),可在几分钟内定位所需文件。

3 达观数据 RPA 在对账单核验中的实际应用案例
3.1 案例一:某大型零售企业 —— 海量门店对账单高效处理
3.1.1 企业背景与痛点

该企业在全国拥有数百家门店,每日交易流水数万笔,每月需处理的对账单(门店收银对账单、供应商结算对账单、银行流水对账单)数量超 5000 份;引入 RPA 前,10 名财务人员需花费一周时间完成核验,且错误率约 8%,返工成本高。

3.1.2 RPA 实施效果

• 效率提升:仅需 1 名财务人员监控复核,1 天内即可完成全月对账单核验,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;

• 准确性优化:错误率降至 0.1% 以下,基本消除人工误差;

• 检索效率:历史对账单查询时间从平均 30 分钟缩短至 2 – 3 分钟。

3.2 案例二:某金融机构 —— 高合规要求下的精准核验
3.2.1 企业背景与痛点

该机构每日需处理客户交易对账单(如基金交易对账单、银行卡流水对账单)、银行间往来对账单超 10 万份,对账单格式达 20 余种,且监管要求核验结果可追溯、归档数据保存 10 年以上;传统人工核验需 20 人团队处理,效率低且合规风险高。

3.2.2 RPA 实施效果

• 效率提升:核验效率提升 12 倍,2 人团队即可完成每日全部任务;

• 准确性与合规性:错误率降低 95%,归档数据自动关联监管要求标签,满足 10 年存储与追溯需求;

• 风险管控:异常交易(如金额超限、交易对手异常)可实时推送至风险管控部门,响应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10 分钟。

4 达观数据 RPA 带来的价值与收益
4.1 效率价值:缩短处理周期,释放人力价值

通过自动化替代人工重复操作,RPA 大幅缩短对账单核验周期(从 “周级” 降至 “日级” 甚至 “小时级”);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核验工作中解放,可投入财务分析、预算规划、风险预警等更高价值的工作。

4.2 准确性价值:降低财务风险,保障数据可靠

避免人工疲劳、情绪波动导致的误差,将对账单核验错误率从 5% – 10% 降至 0.5% 以下;准确的财务数据为财务报表编制、税务申报、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支撑,减少因数据错误引发的财务风险(如错付货款、税务申报异常)。

4.3 成本价值:减少人力与返工成本

• 人力成本:无需新增财务人员即可应对对账单数量增长,部分企业可减少 50% 以上的核验岗位人力投入;

• 返工成本:因错误导致的返工(如重新核对、修正报表、协调供应商)成本降低 90% 以上,间接减少运营损耗。

4.4 合规价值:满足行业监管要求

针对金融、制造、零售等受监管行业的合规需求,RPA 可记录整个核验流程的操作日志(操作人、操作时间、规则执行情况),归档数据符合行业监管存储标准(如金融行业《商业银行数据管理办法》),降低企业因不合规面临的处罚风险。

4.5 数据价值:挖掘数据潜在价值

RPA 在处理过程中生成的结构化数据(如核验通过率、异常交易类型分布、各供应商对账周期),可用于:

• 财务分析:分析供应商结算及时性、客户付款周期,优化现金流管理;

• 业务优化:针对高频异常类型(如格式错误、金额不符),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(如规范供应商对账单格式)。

5 达观数据 RPA 的技术优势与特点
5.1 深度 AI 融合:突破数据格式限制

区别于传统 RPA 仅能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局限,达观 RPA 深度融合 OCR、NLP 技术:

• OCR 技术:支持识别模糊扫描件、手写体、多语言(中英文、数字)对账单,识别准确率达 99.2% 以上;

• NLP 技术:可理解对账单中的非标准表述(如 “货款”“定金”“尾款” 等不同摘要),实现关键信息精准提取。

5.2 高度可定制化:适配企业个性化需求

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场景灵活配置 RPA 流程:

• 核验规则定制:针对不同类型对账单(供应商、客户、银行)设置差异化核验逻辑;

• 归档规则定制:按业务部门、对账单类型、时间周期等维度自定义归档路径;

• 对接系统定制:支持与企业自研系统、小众业务软件对接,无需改造现有系统。

屏幕截图(308)

5.3 强兼容性:无缝集成现有 IT 架构

达观 RPA 可与企业现有系统无缝衔接,无需重构 IT 环境:

• 主流系统支持:兼容 SAP、Oracle、用友、金蝶等主流 ERP 系统,以及网银系统(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)、文档管理系统(如 SharePoint);

• 数据流转顺畅:实现 “业务系统取数 – RPA 核验 – 归档系统存储 – 财务系统同步结果” 的全流程数据打通,避免数据孤岛。

5.4 稳定可靠:适应高强度运行需求

达观 RPA 采用分布式架构与多重容错机制,确保长期稳定运行:

• 运行能力:支持 7×24 小时不间断处理,单台机器人日均可处理对账单 3000 – 5000 份;

• 容错机制:若某一环节出现故障(如系统临时断连),系统自动重试并记录断点,恢复后从断点继续执行,避免数据丢失;

• 安全保障:通过数据加密(传输加密、存储加密)、操作权限管控(不同角色仅可访问对应功能),保障对账单数据安全。

 

达观数据 RPA 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核心,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实现财务流程的全面自动化,推动财务部门从 “事务处理中心” 向 “价值创造中心” 转型,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