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估值比对全自动化:达观 RPA 多版本迭代实现 T+0 日终校验零延误

一、估值比对困局:传统模式的效率与风险双重桎梏

在金融、能源等数据密集型行业,日终估值比对是保障资产核算准确性的核心环节。然而传统人工操作模式正面临三重难以突破的瓶颈:

时效滞后成为常态 —— 某头部基金公司披露,人工处理基金自营估值需 2 名员工轮值夜间值守,从清算转账到报表发送全程耗时超 8 小时,远无法满足 T+1 披露的监管要求;

误差风险居高不下 —— 财务报表中上千个数据的勾稽关系核对依赖人工逐项校验,小数点错位、单位换算偏差等问题频发,曾有银行因估值误差引发千万级资产核算纠纷;

成本高企难以缓解 —— 外部厂商定制估值自动化方案开发成本普遍超 10 万元,且年度运维费用持续占用预算,中小机构难以负担。

这些痛点背后,是跨系统数据割裂、复杂文档解析困难、流程标准化不足的深层矛盾。当监管要求日趋严格,企业亟需能突破 “人工依赖” 的自动化解决方案。

二、达观 RPA:重构估值比对的技术内核

达观数据以 “曹植大模型 + IDP+RPA” 技术矩阵为支撑,通过多版本迭代打造出估值比对全自动化解决方案,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维度:

1. 全流程闭环自动化,突破时效瓶颈

达观 RPA 作为 “智能数字员工” 的执行核心,可模拟人类键盘鼠标操作,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推送的端到端自动化。在基金估值场景中,系统能自动完成清算数据调取、跨平台对账、盈亏看板生成,最终通过企业微信或邮件同步结果,构建 “清算 – 对账 – 推送” 全流程闭环。

某国有银行实践显示,传统人工 8 小时的估值校验工作,达观 RPA 仅需 5 分钟即可完成,且实现 T+0 日终校验零延误,彻底告别夜间值守模式。

{0AA5820F-6D39-4C69-ABFF-645E442733DC}

2. 多技术协同,实现 99.99% 精准度

达观 RPA 并非孤立工具,而是与文档智能处理(IDP)、曹植大模型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:

  • IDP 技术作为 “电子眼睛”,精准解析财务报表、估值清单等复杂文档,甚至能理解 “头寸”“敞口” 等金融专业术语;
  • 700 亿参数的曹植大模型充当 “智能大脑”,基于金融知识图谱校验数据逻辑关系,结合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纠错模型,将关键错误率控制在 0.1% 以下;
  • RPA 机器人则作为 “执行双手”,无缝衔接银行核心系统、资管平台等多套软件,实现数据跨系统流转零人工介入。

这种 “感知 – 思考 – 执行” 的协同机制,使达观 RPA 在某券商估值处理中创造了 99.99% 的准确率纪录,远超人工 95% 的行业平均水平。

3. 多版本迭代适配,兼容全场景需求

针对不同行业的估值特性,达观 RPA 历经十余次版本迭代:

  • 基础版聚焦标准化流程自动化,适配中小机构简单估值场景;
  • 企业版新增异常智能预警功能,当数据偏差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人工复核,已在中石油等大型企业落地;
  • 信创版率先摆脱微软框架依赖,兼容麒麟操作系统、达梦数据库等国产软硬件,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首选。

目前,该系统已覆盖基金、证券、银行等全金融场景,支持股票、债券、衍生品等 12 类资产的估值比对需求。

三、实战验证:从成本优化到价值创造

达观 RPA 的商业价值已在近百家行业头部客户的实践中得到印证:

1.降本增效成果显著

某基金公司采用达观 RPA 后,不仅节约外部方案开发成本 10 万元,年度运维费用降低 1 万元,更将 2 名财务人员从夜间值守中解放,转向资产分析等高价值工作。中国南方航空的财务估值场景中,流程处理效率提升 36 倍,人工操作量减少 97%。

{9C315368-3AF5-4D6A-B5D9-0EA5B3404692}

2.风险防控能力升级

在某城商行的风险管控中,达观 RPA 通过实时比对估值数据与监管指标,提前识别 3 起合规风险事件,避免潜在处罚损失超 500 万元。系统的操作审计回溯功能,更满足银保监会的全程可追溯要求。

{04D0D5CE-5F75-4B94-8272-C6810C96F8CD}

3.业务创新加速落地

依托曹植大模型的学习能力,达观 RPA 可快速适配新会计准则调整。2024 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期间,某券商通过系统参数快速配置,仅用 3 天即完成估值模型升级,较人工改造缩短 27 天周期。

四、进阶突破:数据智能与生态协同的双向赋能

当估值自动化从 “流程替代” 迈入 “智能决策” 新阶段,达观 RPA 正以 “数据深度挖掘 + 生态开放协同” 为核心,构建更具生命力的产品体系,实现从 “工具级应用” 到 “平台级服务” 的跨越:

1. 大模型深度赋能,解锁数据决策价值

达观数据基于曹植大模型 4.0 版本,为 RPA 注入更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,打破 “只执行、不分析” 的传统局限:

  • 智能归因分析:当估值数据出现偏差时,系统可自动追溯偏差源头 —— 是数据源错误、参数配置问题,还是市场波动导致,并生成可视化归因报告,某基金公司借此将问题排查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;
  • 预测性预警:融合历史估值数据与市场趋势数据,建立动态风险预测模型,提前 3 天预警债券估值可能出现的偏离风险,某券商通过该功能规避了 2024 年债市波动引发的估值调整损失;
  • 个性化报表生成:支持自然语言指令生成定制化报表,例如用户输入 “生成 Q3 股票资产估值波动分析报告”,系统可自动提取数据、计算指标、生成图文报告,满足管理层快速决策需求。

目前,达观 RPA 的智能分析模块已覆盖 80% 以上的估值异常场景,帮助客户从 “被动核对” 转向 “主动管理”。

2. 开放生态构建,打破系统协同壁垒

为解决企业 “多系统孤岛” 导致的估值数据流转不畅问题,达观 RPA 打造开放生态体系,实现 “跨平台、跨工具、跨场景” 的无缝协同:

  • 接口开放适配:提供标准化 API 接口与低代码开发平台,已与用友、金蝶等 20 余家主流财务软件,以及 Wind、同花顺等金融数据终端完成深度对接,企业无需改造现有系统即可快速接入;
  • 伙伴生态共建:联合德勤、毕马威等专业服务机构,推出 “RPA + 审计”“RPA + 税务” 一体化解决方案,例如德勤利用达观 RPA 自动提取估值数据并嵌入审计底稿,将审计效率提升 40%;
  • 客户共创体系:建立 “达观 RPA 创新实验室”,邀请招商银行、国泰君安等头部客户参与产品迭代,针对跨境估值、私募份额核算等复杂场景联合开发定制功能,实验室孵化的 3 项功能已成为行业标配。

截至 2025 年,达观 RPA 生态伙伴数量突破 100 家,覆盖从数据采集、流程执行到专业服务的全链条,形成 “产品 + 服务 + 生态” 的三维价值体系。

达观数据生态负责人强调:“估值自动化不是单一工具的胜利,而是整个数据链条的协同升级。我们通过开放生态让 RPA 成为连接各类系统的‘智能枢纽’,真正释放数据价值。”

五、选型指南:如何选择适配的估值自动化方案?

企业在选择 RPA 产品时需关注三大核心指标:

  1. 准确率:优先选择融合 AI 纠错技术的系统,关键场景错误率需低于 0.5%;
  2. 兼容性:金融机构应优先考虑信创适配能力,避免后期系统替换成本;
  3. 可扩展性:需支持新资产类型快速接入,迭代周期应控制在 7 天以内。

达观 RPA 凭借 “技术闭环 + 场景深度 + 服务经验” 的三重优势,已成为行业标杆。截至 2025 年,其市场占有率在金融行业 RPA 细分领域突破 23%,连续三年入选《中国 RPA 产业白皮书》推荐品牌。

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,估值比对的效率与准确性直接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。达观数据以 RPA 技术为支点,通过多版本迭代打破人工依赖的枷锁,用 T+0 日终校验能力为企业装上 “效率引擎”。从成本优化到风险防控,从流程自动化到智能决策,达观 RPA 正在重新定义估值比对的行业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