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合同管理总掉链?这款智能合同管理系统,起草、审核、履约全追踪

“一份采购合同因条款比对疏漏,导致原材料延迟到货,直接造成 50 万元生产损失;金融机构每月因合同审核失误引发的潜在风险事件多达 5-8 起”—— 这些并非个例,而是许多企业在合同管理中面临的真实困境。从起草时的模板混乱,到审核中的人工疏漏,再到履约阶段的节点失控,合同全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环节 “掉链”,都可能引发效率损耗与法律风险。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依托深度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,构建起覆盖起草、审核、履约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,用技术力量破解合同管理难题。

屏幕截图(316)

一、智能起草:告别模板杂乱,关键信息自动生成
1.1 起草环节的核心痛点:规范缺失与效率低下

合同起草作为管理流程的起点,常因模板不统一、条款不规范成为效率瓶颈。许多企业缺乏标准化模板库,业务人员起草合同时需反复查阅历史文件,关键要素遗漏、条款表述不当等问题频发,既影响合作效率,也为后续履约埋下隐患。

1.2 系统解决方案:模板库构建与智能提取双驱动

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通过构建灵活可定制的模板库与条款库,从源头解决起草难题。系统内置涵盖金融、制造、烟草等多行业的标准化合同模板,支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自定义模板结构与核心条款,同时实现条款的新增、插入与反向更新,形成动态迭代的知识沉淀体系。

针对外部传来的非标准合同,系统的智能提取功能更显优势。通过 OCR 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可自动识别并抽取甲方、乙方、金额、履约期限等核心要素,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填入标准模板。

1.3 实例佐证:多行业起草效率显著提升

在某烟草企业的应用中,采购部门无需再依赖法务提供基础文本,直接通过系统调用专属采购合同模板,甲方信息、标的规格等关键要素自动同步至合同文本,起草效率提升 60% 以上。

某安防公司此前处理外部合作合同时,仅要素录入就需 1-2 小时,引入系统后,5 分钟即可完成全流程起草,且要素准确率达 99.8%。这种 “模板复用 + 智能提取” 的模式,既保证了合同规范性,又将业务人员从繁琐的文本工作中解放出来。

二、智能审核:AI 精准 “找茬”,风险零遗漏

屏幕截图(317)

2.1 审核环节的核心痛点:人工局限与风险潜伏

合同审核是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,但人工审核模式始终面临 “效率低、易疏漏” 的痛点。金融机构日均处理数百份贷款合同,法务人员需逐字比对条款差异,一份合同耗时 3-4 小时仍难免出错;制造企业的采购合同涉及复杂技术规格,人工审核曾因错看交货时间导致生产线停摆。

2.2 系统解决方案:AI 预审与多维比对筑牢防线

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将 AI 技术深度应用于审核环节,构建起 “智能预审 + 人工复核” 的双重保障机制。系统基于百万级合同语料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,可自动匹配行业法规与企业内部制度,对合同进行合规性、完备性、一致性审查,精准标记风险点并给出修改建议。

多版本比对与跨格式审核能力进一步筑牢风险防线。系统支持 Word、PDF、扫描件等多种格式的合同比对,3 分钟即可完成 100 页文档的差异识别,且实现差异 100% 召回,无论是水印覆盖的条款修改,还是盖章版本与电子版的细微差异,都能精准捕捉。

2.3 实例佐证:风险防控与效率提升双重突破

在某大型金融机构的实践中,系统针对贷款合同的利率表述、担保条款等关键内容进行智能审核,能瞬间识别 “大小写金额不一致”“违约责任不对等” 等常见风险,审核准确率达 99.9%。

某城市商业银行使用系统处理国际业务单据时,通过多文件交叉审核功能,自动比对信用证与发票、提单的一致性,以往需人工耗时半天的审单工作,如今 20 分钟即可完成,审核差错率从 12% 降至 0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系统可防范 “阴阳合同” 风险,通过盖章版与电子版的跨格式比对,某制造企业成功规避了一起供应商篡改价格条款的潜在纠纷,避免经济损失 30 万元。

三、履约追踪:全流程可视化,节点不脱节

屏幕截图(318)

3.1 履约环节的核心痛点:监控缺失与责任模糊

合同签订并非终点,履约阶段的节点管控不当同样会引发风险。许多企业因缺乏有效监控机制,常出现付款逾期、交货延迟等问题,而等到发现时已造成既定损失。传统的 Excel 台账管理难以实时同步进度,各部门信息不通畅更导致责任推诿。

3.2 系统解决方案:智能提醒与数据追溯联动

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通过 “智能提醒 + 进度可视化” 实现履约全追踪。系统自动提取合同中的收付款计划、交货期限、验收节点等履约条款,生成动态进度条,法务、财务、业务等相关方可实时查看进展。同时,系统会根据节点紧急程度发送提醒通知,既包括提前 3 天的付款预警,也涵盖逾期未履约的风险警示。

履约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追溯能力,更让责任清晰可查。系统支持对接外部物流、财务等数据系统,自动同步交货凭证、付款凭证等履约证明,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。

3.3 实例佐证:履约率与满意度双重提升

某制造业企业应用该功能后,采购合同的交货逾期率从 18% 降至 2%,生产部门对合同执行的满意度从 70% 提升至 95% 以上。

某烟草企业在烟叶采购合同管理中,通过系统实时监控供应商的发货进度与质量检测结果,一旦出现检测指标异常,系统立即触发预警并锁定相关条款,帮助企业及时终止不合格合作,全年减少损失超 80 万元。这种全流程可追溯的管理模式,不仅保障了合同顺利执行,更为后续的纠纷处理提供了坚实证据。

四、数据驱动:多维分析赋能,管理更智能
4.1 传统管理局限:数据价值难以挖掘

合同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载体,蕴含着丰富的业务价值,但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挖掘这些隐性资产。数据分散、分析滞后等问题,导致企业无法从合同数据中获取有效决策支撑。

4.2 系统解决方案:多维分析与系统集成协同

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,将海量合同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,实现从 “被动管理” 到 “主动赋能” 的升级。系统支持经营、风险、效率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,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统计报表。

系统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更提升了管理效能。可与企业现有 CRM、OA、财务系统无缝集成,实现数据跨平台流通。

4.3 实例佐证:数据洞察驱动管理优化

在金融领域,某国有大行通过系统分析贷款合同数据,发现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集中于特定行业,据此调整授信政策,不良贷款率下降 1.5 个百分点;在制造企业中,系统对采购合同的数据分析显示,某类原材料的供应商履约率持续偏低,企业据此优化供应商体系,采购成本降低 8%。

某报关公司将系统与报关管理系统对接后,合同履约数据自动同步至报关流程,报关效率提升 40%,且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申报失误。这种 “系统协同 + 数据互通” 的模式,构建起一体化的合同管理生态,让智能技术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。

从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到制造企业的生产保障,从烟草行业的合规管理到安防企业的效率提升,达观数据智能合同管理系统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证明了其价值。数据显示,该系统已服务 400 余家企业,涵盖 5 家国有大行、7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众多制造业、烟草行业客户,平均为企业提升合同管理效率 80%,降低法律风险 90%。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,这款覆盖 “起草 – 审核 – 履约” 全流程的智能系统,正成为企业破解合同管理 “掉链” 难题的关键抓手,让每一份合同都成为业务发展的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