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百万 TA 数据核对难?RPA 出手,清算效率飙升!

在基金、资管等金融领域,TA(登记过户)份额核对是清算环节的核心枢纽,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权益与市场交易秩序。随着资管产品规模扩容与交易渠道多元化,单家机构日均需处理百万级份额数据,传统人工核对模式已陷入 “效率瓶颈与风险陷阱” 的双重困境。达观数据依托 “RPA + 智能知识库” 一体化解决方案,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核对全流程,实现百万级数据处理效率的跨越式升级,为行业树立自动化清算新标杆。

{0AA5820F-6D39-4C69-ABFF-645E442733DC}

一、TA 份额核对的行业痛点:人工时代的效率桎梏

TA 份额核对需对基金净值、投资者持仓、交易确认等多维度数据进行交叉校验,传统模式依赖人工登录多系统操作,存在三大核心痛点:

1. 数据孤岛导致操作繁琐:份额数据分散于 TA 系统、估值系统、代销渠道后台等 10 余个平台,人工需重复执行 “登录 – 查询 – 下载 – 录入” 流程,单渠道操作耗时超 2 小时。某中型基金公司数据显示,其 30 人清算团队日均处理 50 万条数据,跨系统切换操作占总工时的 45%。

2. 百万级数据引发效率黑洞:当资管产品规模突破百亿时,单日份额变动数据可达百万级,人工核对需逐行比对 Excel 表格,误差率随数据量递增而升高。某头部券商曾因人工漏检份额差异,导致单日清算差错率达 0.3%,触发监管问询。

3. 规则迭代滞后风险陡增:监管政策与业务规则频繁更新,人工需耗时 1-2 周学习新规,且易出现理解偏差。2024 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内,某理财公司因人工未及时适配份额计算规则,造成连续 3 日清算延迟。

这些痛点倒逼行业寻求智能化转型,而 “RPA + 知识库” 的技术组合,恰好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。

二、达观解决方案:RPA 引擎与智能知识库的协同作战

达观数据以自研曹植大模型为核心,构建 “数据接入 – 知识提取 – 自动化核对 – 动态更新” 的全流程体系,将智能知识库的规则沉淀能力与 RPA 的流程执行能力深度融合:

(一)知识库:核对规则的 “智能大脑”

达观智能知识库通过三大技术支撑核对决策:

1. 多源知识整合:自动爬取监管政策、产品合同、清算细则等文档,经 OCR 与 NLP 技术解析后,提炼出 1200 + 条核对规则,形成结构化知识图谱。例如自动识别 “货币基金 T+0 赎回份额限额”“ETF 申购最小单位” 等关键规则,准确率超 95%。

2. 语义理解与推理:基于曹植大模型实现自然语言问数,清算人员输入 “某产品 A 类份额赎回费率规则”,系统 1 秒内返回精准答案,并关联对应的计算逻辑。 NL2SQL 功能更支持直接通过自然语言生成查询语句,无需技术人员编写代码。

3. 动态更新机制:实时监控监管网站与行业公告,通过增量学习技术自动更新知识库,规则生效响应时间从周级压缩至小时级。2025 年某监管新规发布后,达观客户通过知识库自动适配规则,未出现任何清算延误。

屏幕截图(372)

(二)RPA 引擎:数据处理的 “高效双手”

达观 RPA 深度集成 AI 能力,成为执行核对流程的自动化载体:

• 多系统无缝衔接:机器人自动登录 TA 系统、中债登平台等多渠道,模拟人工操作完成数据抓取,支持 PDF、XML、Excel 等 15 种格式文件的批量解析。

• 百万级数据闪电核对: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,单机器人日均处理 100 万条份额数据,通过智能索引技术定位差异数据,响应时间达毫秒级。

• 差异智能处置:RPA 将核对异常数据推送至知识库匹配规则,自动生成差异报告并触发预警。例如发现 “份额余额为负” 异常时,系统自动关联 “赎回超限规则”,标注差错原因。

三、实例验证:某头部基金公司的效率革命

某管理规模超 5000 亿的基金公司,曾长期受困于 TA 份额核对难题:15 人团队日均处理 80 万条数据,核对周期长达 12 小时,月度差错率 0.25%。2024 年引入达观解决方案后,实现了全流程升级:

改造前的清算困局

• 跨系统操作繁琐:清算人员需登录 7 个平台下载数据,每日重复操作 300 余次,人均日工时超 10 小时;

• 规则适配滞后:2024 年 Q3 份额计算规则调整后,人工适配耗时 10 天,期间出现 5 次规则应用错误;

• 差异处理低效:每日产生 200 + 条差异数据,人工需逐一审阅历史文档排查原因,平均处理时长 40 分钟 / 条。

达观方案的落地成效

通过部署 10 台 RPA 机器人与智能知识库系统,该公司实现三大突破:

效率提升 90%,核对周期从 12 小时缩至 1 小时:RPA 机器人每日凌晨自动启动,60 分钟内完成 80 万条数据跨系统抓取与核对,生成可视化报告推送至清算人员邮箱。原 15 人团队缩减至 3 人,仅负责异常数据复核,人均日工时降至 6 小时。

差错率趋近于零,规则响应即时化:智能知识库实时同步规则更新,RPA 严格按最新标准执行核对。上线半年内,份额核对差错率从 0.25% 降至 0.01%,未发生监管投诉事件。2025 年 1 月新规发布后,系统 40 分钟内完成规则适配,实现 “零延迟” 清算。

人工成本年省超 200 万:按金融行业清算人员年均薪资 15 万元计算,团队精简直接节省人工成本 180 万元,叠加差错整改成本降低,年度综合效益超 200 万元。

该案例印证了达观解决方案的实践价值,目前已被 3 家头部资管公司借鉴复制。

屏幕截图 2025-08-19 175338

四、技术护城河:达观方案的核心竞争优势

相较于传统 RPA 工具,达观 “RPA + 知识库” 方案具备三大不可替代性:

1. 知识驱动的智能化核对

传统 RPA 仅能执行固定流程,达观知识库则实现 “规则自学习”。例如某新基金产品上线时,系统自动从合同中提取份额计算规则,无需人工重新配置流程,适配效率提升 80%。

2. 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

支持文本、表格、图片等多格式数据融合核对,对扫描件类份额凭证的 OCR 识别率达 99.2%,远超行业平均的 92% 水平。某券商使用该功能后,纸质凭证核对效率提升 3 倍。

3. 全链路安全保障体系

采用数据加密存储与角色权限管理,所有 RPA 操作全程留痕,满足《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》要求。某银行客户审计显示,系统权限合规率与操作追溯完整率均达 100%。

五、结语:智能化清算重塑行业生态

TA 份额核对的自动化升级,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。达观数据通过 “RPA 执行 + 知识库决策” 的技术架构,不仅将清算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,更以 “毫秒级响应、零差错处理” 的能力,筑牢金融交易的安全防线。

截至 2025 年,达观方案已服务数十家公募基金、十余家券商及若干家银行理财子公司,累计处理份额数据超 10 亿条,为行业节省人工成本超 3000 万元。未来,随着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的持续迭代,达观数据将进一步实现 “预测性核对”,即在数据产生前预判潜在差异,推动清算环节从 “事后校验” 向 “事前防控” 跨越,为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能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