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Wind 数据卡壳?RPA 直连数仓,全程无人化!

屏幕截图(370)

一、Wind 数据应用困局:系统孤岛下的效率枷锁

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中,Wind 终端作为核心数据源,却深陷 “看得见、拿不出、用不好” 的困境。某公募基金固收团队曾面临典型痛点:研究员每日需人工登录 Wind 终端导出 10 万 + 条债券数据,手动校验票面利率、赎回条款等信息后,再录入内部数据仓库,单只新债信息整合耗时超 5 小时。这种传统模式暗藏三重壁垒:

1. 接口壁垒:Wind 终端与企业数仓缺乏标准对接接口,72% 的金融机构依赖人工 “搬运” 数据。某券商信息技术部负责人透露,曾尝试自主开发接口,但 Wind 数据权限管控严格,接口适配成本超 200 万元 / 年,且每季度需更新维护,投入产出比极低;

2. 格式壁垒:Wind 导出的 PDF 募集说明书、扫描件等非结构化数据,人工解析准确率仅 82%。某基金公司曾因人工误读债券赎回触发条件,导致 3000 万元资金错失赎回窗口期,产生额外利息成本;

3. 时效壁垒:数据从采集到入库平均滞后 12 小时,错失债券交易窗口期。2024 年某城投债发行当日利率波动超 50BP,某银行因数据滞后未能及时调整报价,单日损失收益超 80 万元。

达观数据知识库联合 RPA 技术的解决方案,正成为打破这些壁垒的关键抓手。

二、破局之道:RPA + 知识库构建无人化数据链路

达观以 “RPA 流程自动化 + AI 知识库” 为核心,打造 “采集 – 解析 – 清洗 – 入库 – 应用 – 审计” 六步闭环,方案模块化适配 Hadoop、ClickHouse 等数仓架构。

(一)RPA:跨系统数据搬运的 “智能桥梁”

基于 “低代码 + 组件化” 开发,无需改造原有系统,核心功能含三大模块:

1. 智能采集模块:支持 7×24 小时定时 / 触发式采集,按规则自动登录 Wind,抓取结构化数据及图表、弹窗信息;遇 “登录超时” 等问题自动重试 3 次,失败则实时告警,某银行应用后采集成功率从 89% 升至 99.7%;

2. 跨系统流转模块:同步推送数据至数仓、BI 及业务系统,支持 12 种格式转换;网络中断时断点续传,100 万条数据续传仅需 2 分钟,远快于人工重采的 3 小时;

3. 操作审计模块:生成不可篡改操作日志,支持可视化回放,某券商借此通过证监会合规检查。

某股份制银行应用后,Wind 数据入库延迟从 12 小时缩至 15 分钟,对接账户从 23 个增至 133 个,月减 2 名专职人员。

屏幕截图(371)

(二)知识库:数据治理的 “智能中枢”

以 “非结构化解析 + 知识沉淀 + 动态更新” 为核心,解决 Wind 数据 “无序、不准、不全” 问题:

1. IDP 智能文档解析:融合 OCR、NLP 技术,解析 Wind 多格式文件,10 万字募集说明书 3 分钟完成,表格提取准确率 98.8%、关键信息识别率 99.2%;支持自定义规则提取专属字段,存疑数据自动标记并推送审核;

2. 知识图谱构建:自动提取 “债券 – 发行方 – 承销商” 等实体关系,可视化展示关联数据。查询 “2024 国开 01 债券” 时,5 分钟即可获取评级、利率走势等信息,较人工缩短 55 分钟;

3. 动态更新与增量学习:10 分钟内识别 Wind 数据更新,将人工修正数据作为样本增量训练,每月提升准确率 0.5%-1%;还可整合央行公告等多源数据辅助决策。

(三)曹植大模型:人机交互的 “自然语言入口”

130 亿参数的自研曹植大模型,降低使用门槛:

1. NL2SQL 查询:业务人员直接提问复杂需求(如 “2024 年 AAA 级城投债中,剩余期限<3 年且票面利率>3.5% 的债券”),系统自动生成 SQL 并可视化结果,多轮交互优化,响应 0.8 秒、准确率 95%;

2. 智能问答与研报辅助:解答 Wind 操作及业务规则问题,按指令生成研报片段,某基金公司研报初稿时间从 8 小时缩至 1.5 小时。

三、实证案例:金融机构的效率革命
(一)公募基金:研报产能翻倍的 “自动化密码”

某大型公募基金引入达观方案后,RPA 机器人承接 100% Wind 数据采集工作:

• 单只新债信息聚合时间从 5 小时→15 分钟,效率提升 96%;

• 每月人工操作时间从 1500 小时→300 小时,节省 1200 小时;

• 研报产出量从 20 份 / 月→45 份 / 月,产能增长 125%,数据误差率趋近于零。

(二)头部券商:风险预警创造千万价值

某头部券商通过达观系统实现 Wind 数据与风控模型联动:

• 自定义 “评级下调至 AA + 以下” 等 6 类预警规则,2024 年债市波动期提前 7 天预警 35 只新债风险,规避损失 2100 万元;

• 新债研报发布速度较行业快 40%,机构客户订阅量增长 62%。

(三)央企财务:36 倍效率提升的实践

某能源央企财务部门借助达观 Agent(RPA + 知识库集成工具)处理 Wind 财务数据:

• 月度经营报告生成时间从 3 天→4 小时,效率提升 36 倍;

• 数据审核错误率从 18%→0.3%,人力成本降低 60%。

{9C315368-3AF5-4D6A-B5D9-0EA5B3404692}

四、核心价值:从 “数据孤岛” 到 “智能决策”

1. 效率跃迁:跨系统数据流转效率平均提升 20 – 60 倍,人工操作减少 80% 以上。以债券数据处理为例,传统模式下 1 人 1 天处理 500 条数据,达观方案可实现 1 个 RPA 机器人 1 天处理 10 万条数据,且无需休息;

2. 风险可控:通过 “实时监控 + 智能预警 + 追溯审计” 三重机制,风险识别响应时间从天级缩短至 15 分钟级。某银行应用后,债券投资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 75%;

3. 成本优化:单机构年均节省人工成本超百万元(按金融行业人均年薪 50 万元计算,减少 2 – 3 名专职人员),硬件接口改造费用降低 90%(无需购买 Wind 官方接口,节省每年 200 – 500 万元接口费);

4. 合规保障:基于 RBAC(角色基础访问控制)体系,实现 Wind 数据 “采集 – 传输 – 应用 – 归档” 全程可追溯,满足《数据安全法》《证券期货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等监管要求,某券商通过该方案顺利通过监管部门的年度数据合规检查。

五、未来展望:AI 驱动的数据价值深化

达观数据正通过 “RPA + 知识库” 技术融合,推动 Wind 数据应用向深度发展:计划 2026 年实现债券估值模型自动调参,通过知识库沉淀的历史交易数据,为投资决策提供预测性建议。正如某股份制银行资金营运部负责人所言:“达观的方案让 Wind 数据从‘查询工具’变成了‘盈利引擎’,2024 年帮我们规避潜在损失超 5000 万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