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法务审核覆盖从合同起草到履约终止的全流程:从采购、服务等日常合同的条款合规性审查,到重大项目合同的权利义务对等性校验,再到履约阶段的付款节点、交付标准跟踪监控。对于集团型企业,还需处理跨法人主体的合同审批、子公司变更的合规性审核,以及商标、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全周期管理。这些场景既要求精准匹配《民法典》《公司法》等基础法规,又需适配行业专属合规要求,形成”事前审查-事中监控-事后追溯”的全链条风险防控需求。达观审核产品基于AI大模型与多维度规则库,为企业法务提供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,通过语义理解、风险自动识别与跨系统协同,实现合同起草、审核、履约及追溯的精准合规管控,有效提升效率并降低法律风险。
行业痛点
法务领域的审核困境集中体现在“法律文件全生命周期管控缺失、跨维度合规风险漏检、语义理解与多系统协同低效”三大核心方向,不同行业(如建筑、IT、航空制造)、不同规模企业或衍生个性化问题,最终均指向合规处罚风险高、法律纠纷频发、审核效率低下,具体表现为:
全生命周期管控缺失:流程断裂致管理失序
起草与版本管理混乱:法律文件依赖人工套模板,易遗漏行业专属条款;多轮谈判后版本繁杂,人工比对差异效率低,修改记录分散难追溯,归档文件无智能分类,复用率低;
履约预警滞后:核心履约节点(交付、付款、验收)依赖人工跟踪,无自动法律风险预警,易出现逾期及违约金损失;履约数据与业务系统(项目管理、财务)割裂,无法关联“法律约定-实际执行”,存在超进度付款、未验收结算等风险;
争议证据链缺失:法律纠纷时,人工从多系统归集法律文件、沟通记录、履约单据耗时久,关键记录易缺失,且难快速匹配法律依据,导致维权成本高、胜诉率低。
跨维度合规风险漏检:风险隐蔽致纠纷高发
隐性法律风险漏检率高:人工仅审核单一条款合规性,跨条款关联风险(如 “付款节点为‘验收后 30 天’却未约定验收标准法律定义”)漏检率超40%,此类风险占纠纷诱因60%以上;
行业专属合规覆盖不足:金融“资管新规条款适配”、医疗“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校验”、建筑“工程延期违约金上限法律界定”等行业合规要求,因无标准化审核依据,漏检率超20%;非法律人员误判率高:行政、业务人员对“无效条款”“霸王条款”(如“免除甲方全部法律责任”)识别不足,误判率超25%,需法务反复复核,审核周期延长3倍。
语义理解与协同低效:效率瓶颈拖慢业务
专业条款解析难:技术合同“源代码授权范围”、金融合同“风险准备金计提条款”等专业内容,非法律人员误判率超30%;30%模糊条款(如“甲方有权酌情扣减款项”)业务与法务解读差异率超40%,引发内部争议;
多系统协同差:需在合同管理、OA、财务、法规数据库间反复切换,跨系统操作耗时占审核总时长50%;电子签章与法律文本未联动,人工核验签章真实性需 10 分钟/份,易现“代签”“假章”风险;
多语言/非标附件处理差:跨境法律文件含英文、日文等多语言条款,人工翻译+审核需超48小时,偏差率超8%;带水印、手写批注的非标附件(如检测报告、资质证明),人工提取关键信息需15分钟/份,易漏检“资质过期”“检测不合格”等法律风险。
达观法务审核方案
深度贴合法务业务逻辑,懂行业懂场景
基于服务多行业法务客户的实践,达观形成了贴合业务场景的适配方法,解决“行业差异难兼顾、规模需求难匹配、系统联动效率低”问题,覆盖各类法务场景:
行业与规模适配:技术企业聚焦知识产权条款审核,建筑企业强化工程质保校验,跨境企业支持多法域规则与多语言解析;小微企业提供轻量化模板库,集团企业支持“总部-子公司”分层管控,法务密集型企业强化风险分级处置。
系统与数据协同:对接合同管理、OA等主流系统,小众系统可定制接口,跨系统操作耗时从 50% 降至10%;打通“文件-资质-履约-法规”全流程数据自动流转与四方校验。
沉淀丰富领域规则与经验,破解风险与效率难题
基于服务超百家法务客户的经验,达观积累了完善的法务规则体系与落地方法论,解决规则“风险难控、规则难更、追溯难查”问题,覆盖各类合同场景:
多维度规则库,开箱即用且持续迭代:通用规则超万条,覆盖合同合规、风险条款识别等核心场景,开箱即用率90%;补充行业专属规则(如航空制造知识产权、金融资管合规),避免需求遗漏;
建立 “政策-更新-反馈-系统联动”闭环,新规1周内更新模板;支持零代码配置,法务人员可自主转化审核逻辑(如“超千万合同需含第三方审计条款”),新规则上线从2-4周缩至1小时内,跨系统规则同步耗时降80%;
全链路追溯与审计协同:自动记录规则触发、处理结果、跨系统操作痕迹等信息,支持版本回溯与错误定位,审计时可一键导出“规则执行+系统操作”明细报告。
AI大模型破解法律文件解析与风险识别难题
以法务大模型为核心,突破传统OCR“仅提字符、不懂法律逻辑”的局限,达观通过大模型能力实现法律文件“理解式抽取+智能合规校验”,解决语义解析浅、风险识别准度低问题,覆盖各类法务场景:
语义理解与抽取:经300万+份法律文件预训练,复杂条款(如技术合同源代码授权范围)抽取准确率92%+,低质文件(如扫描模糊文件)错误率降65%;20-50张样本即可在1周内适配非标场景(如企业独有格式的保密协议)。
多模态风险识别与联动:支持多版本文件差异识别与风险标注(某IT企业应用后,合同谈判周期从15天缩至7天);审核时自动校验“资质有效期≥合同期”,联动履约数据预警“超进度付款”等风险。
案例分享
某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-集团法务管理体系:工业企业合同全生命周期智能合规管理实践
(一)客户背景
该企业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龙头企业,年处理合同超10000份,涉及2000+份合同模板(含工程、产品、服务类),法务团队面临合同管理与合规审核双重压力,需支撑多业务线快速签约需求。
(二)核心法务痛点

模板与版本失控:合同模板分散在多系统,无统一管理,版本迭代无追溯,存在“旧模板复用”合规风险;
审核效率低下:单份50页合同全流程需人工核对4-6次,平均耗时2周,法务人员深陷重复性比对工作;
风险漏检率高:人工仅关注单一条款合规,跨条款关联风险(如“付款节点未匹配验收标准”)漏检率超 40%;
流程留痕缺失:合同修改无审计记录,纠纷时难以追溯责任,法务复盘效率低。
(三)构建 “合同全生命周期合规管控”

落地四大核心能力:
智能模板管理:搭建统一线上模板库,支持模板分类(工程/产品/框架协议)、版本追溯,自动屏蔽过期模板,2000+模板维护效率提升80%;
AI 驱动风险审核:配置法务专属审核规则(如 “知识产权归属条款完整性”“违约金上限合规性”),自动识别无效条款、霸王条款,风险点高亮定位,必改问题(如 “缺少争议解决条款”)强制闭环;
合同比对防篡改:用印环节自动比对合同草稿与终稿,精准识别“阴阳合同” 差异(如甲方名称、金额修改),差异点定位至页码,法务复核效率提升3倍;全流程法务留痕:记录合同起草-审核-用印全环节操作(修改人、时间、理由),支持“规则触发记录-风险处理结果”溯源,满足审计与纠纷举证需求。
(四)实施成果

效率突破:合同全流程审批从14天缩短至3天,法务人员日均减少3小时重复性工作,聚焦高价值风险研判;
风险防控:合同风险漏检率从15%降至2%以下,未再发生“阴阳合同”“旧模板违规复用”问题;
合规提效:标准化合同占比从60% 提升至95%,法务审核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,跨部门协作争议减少70%。
某航空制造企业-集团法务合规体系:航空制造企业合同智能分析与合规管控实践
(一)客户背景
该企业作为承担重大航空项目的航空制造企业,合同类型涵盖设备采购、技术服务、工程外协等,需解决“合同要素结构化难、审核规则分散、履约跟踪弱” 等法务痛点,同时支撑多业务线能力复用。
(二)核心法务痛点

要素抽取低效:合同核心要素(甲乙方信息、履约节点、质保期)需人工录入,耗时易错,单份合同录入需2小时;
审核规则碎片化:航空制造专属合规要求(如“复材部件质保条款”“涉外技术授权”)无统一规则库,法务复核需反复查阅法规,效率低;
履约跟踪滞后:核心履约节点(交付验收、付款比例)依赖人工台账,无自动预警,逾期违约风险难前置防控;
跨文档协同差:招标文档与合同文本需人工比对,差异点定位难,易出现“招标-合同条款不一致”合规风险。
(三)围绕 “法务合规 + 效率 + 平台化扩展”

合同要素结构化管理:搭建法务专属要素库(含31类业务文档类型),通过 NLP+OCR自动抽取合同核心要素(如“质保期、知识产权归属、争议解决地”),抽取准确率达90%+,人工复核时间从2小时缩至10分钟;
合规审核规则体系:梳理 204 条法务审核规则(公共规则43条+航空业务规则 161 条),覆盖“条款完整性(如缺少保密条款)、表述合规性(如违约金过高)、业务适配性(如复材部件质保期≥8年)”,支持零代码新增规则,监管新规落地周期从2周缩至1小时;
跨文档比对与履约管控:开发招标文档-合同文本跨文档比对功能,语义级识别差异(如“付款比例从95% 改为90%”),差异点定位至页码;新增履约计划抽取模块,自动关联合同履约节点与实际执行数据,逾期风险提前 3 天预警;
模型迭代与平台扩展:累计训练131个合同模型,综合迭代11次,核心合同类型(设备采购、技术服务)抽取准确率从75%提升至97%,支持向制度文档、会议纪要等非合同文本扩展审核能力。
(四)实施成果
要素抽取效率:累计抽取合同5348份,要素抽取准确率稳定≥90%,法务人工录入工作量减少90%;合规审核覆盖:204条规则覆盖98% 核心合同场景,航空制造专属合规要求漏检率从25%降至3%;
风险前置防控:跨文档比对差异识别耗时从4小时缩至30分钟,未再发生 “招标-合同条款冲突”;履约逾期预警准确率达95%,违约金损失减少80%;
平台化价值:能力复用至8个业务部门,非合同文本(如质量手册)审核效率提升60%,满足国企法务“合规+效率+扩展”三重需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