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观动态

达观愿与业内同行分享 助力各企业在大数据浪潮来临之际一起破浪前行

研报生成黑科技:RPA自动整合数据,固收研究报告产能翻倍

一、固收研报的 “效率枷锁”:传统模式困在数据迷宫中

“一份新债研报要磨 3 天,数据收集就占了大半时间。” 某头部券商固收研究员的抱怨道出行业痛点。固收研究需覆盖上交所、银行间市场等 12 个核心数据源,抓取募集说明书、财报等 20 余类资料,还要处理 Wind、Bloomberg 等终端的付费数据,人工操作不仅耗时(单只新债信息收集需 5 小时),更存在数据重复、遗漏等隐患。

当债市进入 “微利时代”,研报产能直接影响投资决策效率。某公募基金曾统计,团队每月仅新债信息收集就耗费 1200 小时,人工解析 10 万字募集说明书需 3 小时,准确率却仅 82%,滞后的研报让不少投资机会擦肩而过。这种 “数据搬运工” 式的工作模式,成为固收研究的最大瓶颈。

二、达观 RPA 破局:“AI + 自动化” 重构研报生产链

达观数据以 RPA 为核心,融合自研 OCR、NLP 技术与 “曹植大模型”,打造固收研报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,从数据采集到报告生成实现 “秒级响应、智能输出”,彻底打破传统桎梏。其核心能力可拆解为四大环节: 

4

(一)多源数据秒级聚合,打破信息孤岛

达观 RPA 机器人能 7×24 小时自动巡检全市场数据源,精准抓取存量及新发债券数据超 10 万只。针对非银企直联账户与付费终端,机器人可模拟人工登录、导出数据,无需改造原有系统接口,完美适配金融机构现有架构。

某公募基金引入后,单只新债信息聚合时间从 5 小时压缩至 15 分钟内,每月减少人工操作 1200 小时,数据获取效率提升 96%。这种 “零延迟” 数据供给,让研报撰写摆脱了 “等数据” 的被动局面。

(二)非结构化智能解析,数据 “从乱到序”

固收研报的核心难点在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,达观 IDP 技术可自动识别 PDF、扫描件中的票面利率、赎回条款等关键要素,通过 NLP 深度理解 “累进利率债券”“含权债券” 等复杂条款,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格式。

头部券商的实践印证了其威力:RPA 仅用 3 分钟即可完成 10 万字募集说明书的解析与校验,准确率从人工的 82% 跃升至 99.2%。结构化数据自动同步至数据中台后,可直接对接估值模型,实现 “数据 – 分析” 无缝衔接。

(三)多维风险预警,研报自带 “安全阀”

达观 RPA 支持自定义信用、条款、市场等 6 大维度预警规则,设置 “距行权日不足 30 天”“评级下调至 AA + 以下” 等组合条件。触发阈值时,系统通过企业微信、邮件 15 分钟内推送预警,附带风险描述与应对建议。

2024 年债市波动期间,某国有券商依靠该功能提前 7 天预警 35 只新债赎回风险,成功规避损失超 2100 万元。三级风险分级机制更让研究员能优先处理高优先级隐患,研报的风险预判价值显著提升。

(四)可视化决策支撑,研报生成 “快准稳”

解析后的数据自动接入可视化仪表盘,生成发行节奏、风险分布等多维度图表。通过 API 接口对接风控与估值模型,4 小时即可输出可行性分析报告,较传统 3 天周期效率提升 18 倍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 “曹植大模型” 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 —— 研究员直接询问 “某新债行权条件是否满足”,系统即刻生成分析结果。某股份制银行应用后,投资决策准确率从 78% 提升至 95%,决策效率提升 4 倍。

屏幕截图(278)

三、产能翻倍的实战验证:金融机构的效率革命
(一)公募基金:月均节省 1200 小时,研报产出量翻倍

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团队曾面临 “新人忙数据、老人忙分析” 的困境。部署达观 RPA 后,机器人承担了 100% 的数据收集与初加工工作,每月人工操作时间从 1500 小时降至 300 小时。原本每月产出 20 份深度研报的团队,如今可完成 45 份,产能实现 125% 增长,且研报数据误差率趋近于零。

(二)头部券商:3 分钟替代 3 小时,解析效率提升 60 倍

该券商固定收益部曾因募集说明书解析耗时,导致新债研报滞后于同行。达观 RPA 上线后,10 万字文档的处理周期从 3 小时压缩至 3 分钟,分析师得以将精力投入条款博弈、估值建模等核心工作。2025 年上半年,其新债研报发布速度较行业平均水平快 40%,机构客户订阅量增长 62%。

(三)股份制银行:决策效率提升 4 倍,风险损失降千万

某股份制银行资金营运部引入达观 RPA 后,不仅研报生成周期从 3 天缩至 4 小时,更通过风险预警功能提前锁定多起债券违约风险。2024 年该部门不良资产率较上年下降 0.8 个百分点,因决策及时规避的潜在损失超 5000 万元,研报从 “分析工具” 升级为 “盈利引擎”。

{9C315368-3AF5-4D6A-B5D9-0EA5B3404692}

四、为何选择达观 RPA?三大核心优势筑牢信任基石

1. 技术硬实力:自研 OCR、NLP 与大模型深度融合,非结构化数据解析准确率 99.2% 以上,支持 200 + 银行流程快速适配,覆盖全市场债券数据。

2. 落地快节奏:低代码平台实现流程敏捷开发,一部分项目 45 天即可完成部署上线,无需改造底层系统,上线即见成效。

3. 安全高保障:通过麒麟操作系统、达梦数据库等国产认证,7×24 小时运维监控,确保金融数据合规与系统稳定。

五、结语:RPA 重塑固收研报的 “效率基因”

在债市专业化、精细化发展的今天,达观数据 RPA 以 “数据整合自动化、解析智能化、决策高效化” 的核心能力,推动固收研报从 “人工密集型” 向 “技术驱动型” 转型。从公募基金的产能翻倍到券商的决策提速,实战案例反复印证:RPA 不是简单的 “工具替代”,而是重构研报价值的 “黑科技引擎”。

对于追求投研效率突破的金融机构而言,选择达观 RPA,就是选择与债市机遇 “快人一步”。